网站首页 | 欢迎访问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网站专题专栏 | 收藏本站
科室动态
您的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科室动态
夏季小儿发烧,当心疱疹性咽峡炎!
来源:作者:发布时间:2023-07-11

090da9e17aac47beb4519c4d1c74df22.jpeg

进入夏季,小儿发热性疾病又将出现高发。近期,就出现了非常多发烧的孩子,而且不好退烧,家长纷纷到医院就诊,大家心急火燎。其中有一个病就很容易引起小儿发烧,这就是小儿疱疹性咽峡炎。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好发于夏秋季华北地区大约每年的58月份为此病的高发季节,我们本地一般是6、7月份为高发期

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,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。为常见的一种病毒性咽炎。常继发于急性鼻炎、肺炎、流行性感冒、疟疾、流行性脑膜炎,亦可单独发生,除咽部外,口腔黏膜亦可发生疱疹。以粪-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,感染性较强,但不是传染病。起病急骤,临床表现为高热、咽痛、流涎、厌食、呕吐等。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,在咽腭弓、软腭、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~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,周围有红晕,1~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,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。病程为1周左右。主要侵袭1~7岁儿童,潜伏期2~4天,全身症状一般在4~6天后自愈。

这个病一般不难诊断需与以下疾病鉴别:1.手足口病两者均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,疱疹性咽峡炎为柯萨奇A组病毒,手足口病以柯萨奇A组16型、肠道病毒71型(EV71)多见,重症手足口病多由EV71感染引起。如果仅于口腔咽腭部位、悬雍垂的黏膜上或口腔其他部位出现疱疹,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,如果手、足、口、臀、膝关节、肘关节等部位出现斑丘疹、疱疹,则诊断手足口病。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均可以伴发热或不伴发热。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口腔未见疱疹,也可以先于口腔部位出现疱疹,之后再出现手、足、臀、膝关节、肘关节等部位的皮疹。2.疱疹性口腔炎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。多见于1~3岁小儿,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,呈现更大的,持续更久的溃疡。疱疹性咽峡炎疱疹主要发生在咽部和软腭,有时见于舌但不累及齿龈和颊黏膜,此点与疱疹性口腔炎迥异。

治疗上应注意卫生多休息、居室通风、多饮水、流质饮食、清淡饮食,药物治疗上,部分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有一定的抗病毒疗效。本病为病毒感染,一般不用抗菌药物可以适当应用干扰素治疗。高热时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,目前不太推荐物理降温,如冷敷或温水浴等治疗方式。咽痛可口喷小儿开喉剑等药物。

关键是预防。儿童应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,少到公共场所,室内多通风,少生食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。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,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而延误治疗。当孩子出现不适症状时,家长应及时带儿童到正规医院进行确诊,以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对症治疗。

/儿二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申兆文